用证据报道 民间反腐网站艰难求生
来源:
发布时间:2011/8/22
浏览次数:541
“千秋岁”只活了几天就断了命,“笑笑生”最终也没有笑到最后,他们先后自发创建的反腐网站不到一周“猝死”。
6月22日, 受印度反腐网站“我行贿了”的灵感启发,中国网民纷纷推出了效仿的克隆网站,“我贿赂了”、“我行贿了”和“我行贿啦”。这三个民间反腐网站运行不久就被勒令关停,相比于中纪委“希望线索更为真实可靠”的温和要求,北京检察院官员则公开指斥其“不规范、不严肃、不合法”。
7月初,一些起步较早、网站名头冠以“中国”、“国际”、“世界”字样的民间反腐网站也遭遇同样命运。
“现在,网站又打不开了,我在上面也发不了文章。”2004年创办“中国百姓喉舌网”的鲁宁平说,目前在百度已搜索不到他自建的反腐网站,其他民间反腐网站也被屏蔽。“我也不知道他们受到了什么压力。”
今年2月,鲁的“中国百姓喉舌网”被取消了备案号,“封杀前没有任何通知,封杀后也没有任何解释。”他说,一些相关部门常常以“涉嫌金融诈骗”或“非法运营”的名义将网站关闭。
被称为“民间舆论监督第一人”的李新德于2004年创建“中国舆论监督网”,他坦言,“中国舆论监督网”这些年一再遭到封堵、屏蔽直至关闭。“我的网站经常上午刚注册,下去就被关闭了。更多的时候,服务器一天内被封杀多达十几次。”
这些年,大大小小的民间反腐网站和网管部门打起游击战,他们的服务器辗转全国,最后,甚至将服务器搬到了国外。
“我们没有主管单位,经不起风雨。”鲁宁平说,多达上百次的服务器空间被查封和流量攻击,把他们折腾得筋疲力尽,甚至想到了放弃。然而,每次网站被关闭后,总会有近千网友执著地守着屏幕不断刷新,等到网站再度恢复。
7月1日,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党庆90周年大会上重申,全党必须坚定不移把反腐斗争进行到底。他这一番表态激励了不少民间反腐斗士,但对于他们来说,可持续生存的问题更现实,外部压力收紧之时,行业发展和自律也逼到了眼前。
有维基解密的味道
李新德并不认同“我行贿了”等网站的自曝模式,认为是找死。
“凡是发到我信箱里的投诉信,我都认真阅读,并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分析。”每天,李新德都会收到50-100封左右的投诉信,他感觉应该进行监督,就要求相关证据,如起诉书、判决书、裁定书、发票、图片、录音等,进行查验。
“如果证据没有问题的话,就做好稿子,传给被监督者或被监督者的上级领导单位,并约定等待答复的时间。”他说,超过约定时间,如果对方给予了答复,就把对方的答复也一起放到网上。如果没有答复,就在稿子的后边注明“没有接到对方任何回音”等字样,一起放到网站上贴出。
目前,大多数民间反腐网站都采用这种搭建网站平台、受理投诉并审核、网上公布的模式。但最近,“我行贿了”系列网站发布自曝行贿经历的帖子,“他们未经核实,反而混淆了视听。”李新德说,部分反腐网站创办人图出名,对一些举报材料不经核实就发布,“他们当然死得快。”
李总结多年的生存经验是用证据报道,包括举报人提供和自己调取。
前不久,他揭露了一个沈阳国企老总的贪腐问题,此人光洗澡费花了9000多元。刚开始,他不知道找突破口,后来,举报人向他提供了一份银行信用卡账单,账单多处标明某某洗浴中心的消费。
“这是铁证。”李新德把这份举报材料发布到网站上,于是当地纪委很快立案,介入调查。
“我们没有主管单位,出了问题,没有人替我们说话,搞不好直接被抓起来,甚至面临判刑。”李新德强调,他因此比传统媒体更重视证据,尤其是举报材料证据还不够充分的情况下,一定要亲自前往事发地调查,搜集证据。所有证据都在网上发布。就用证据说话来看,李新德感觉自己“有点维基解密的味道”。
在证据面前,一些地方政府和公检法部门不得不放下姿态。最近江苏泰兴一名警官向“中国舆论监督网”投诉自己被当地检察院刑讯逼供,网站随后向泰兴检察院发函,此后泰州市政法委领导批示,泰州市检察院督察处处长和一位检察官来北京接受采访,并向“中国舆论监督网”出具了说明问题的函件。
但取证的困难很大。“我们没有记者证,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新闻训练,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维权者。”“中国百姓喉舌网”的站长鲁宁平说,他们很多时候因为无法出示记者证而被拒绝调查采访,这让他们很难堪。
监督者自己缺乏体制保护,人身安全也成问题。一些网站站长有过被恐吓、被动用公权打击报复和诬告陷害的境遇,有的网站创办者甚至为此失去了自由。“中国反腐维权网”站长葛树春接到过“要打断你的腿”的电话。
官方对民间反腐的态度一直很微妙,其中含有体制和技术上的担忧。2010年,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副院长袁峰在《以互联网为工具的反腐败模式》调研论文中指出,民间反腐网站信息的公开化很容易使举报信息过早暴露给被举报人,使得被举报人可能采取毁灭证据、转移财产、订立攻守同盟、寻找“替罪羊”等方式来逃避组织和司法机关的责任追究。在政府有成套的反腐机构的前提下,民间网站有越俎代庖之嫌。
这也是此次北京市检察院对“我受贿了”等网站的否定理由之一。
收费合理不合法
李新德很羡慕商业网站的广告营销。民间反腐网站从事的是社会公益性活动,没有任何广告收入,普遍处于经济窘迫的境地。
刚开始,李一人维持网站运营,靠积蓄、写文章和拍些照片过活。现在网站扩充了七八个人员,网站维护费用从以前每年一千多元增加到两万元,碰上网站被关闭,每一次重新开张又让他花了不少钱。